新闻中心
曾凡博再冲NBA:一张训练营合同 藏着多少机会与挑战?
这两天中国篮球圈最热闹的事儿,除了亚洲杯那就莫过于曾凡博又和NBA挂上钩了。8月3日,美国媒体曝出消息,篮网给了他一份Exhibit10训练营合同。说白了,这相当于一张临时入场券:先去参加9月底的篮网训练营和季前赛,表现好了可能转双向合同甚至正式留队;要是没打动教练组,大概率得去发展联盟练级,但要是在发展联盟打满60天,还能拿5000到5万美元奖金。
这已经是曾凡博第二次尝试NBA了。2022年他和步行者签过类似的训练营合同,结果没留队,只能回CBA。但这次不一样——过去一年他在CBA彻底打出来了:2024-25赛季,场均28.1分钟能砍14.7分4.7篮板1.5盖帽,三分命中率40.5%;季后赛更猛,场均15分4.2篮板1.6盖帽,三分43.3%,还拿了进步最快球员奖。换句话说,这次他不是空着手去的,是带着CBA的硬数据和进步表现去的。
但问题也来了:这张训练营合同,真能让他留在NBA吗?
先看大环境。篮网今年的目标很明确——练兵。他们侧翼位置上,年轻潜力股一堆:比如前年的首轮秀怀特黑德,今年刚选的新秀萨拉夫,还有被高层定为未来王牌的小迈克尔・波特。这几位顺位上来说都比22岁的曾凡博高,而且都有持球开发潜力,篮网不可能放弃培养他们。那么曾凡博的位置在哪儿?
再看他的定位。曾凡博身高2米06,最明确的标签是3D侧翼——也就是能防守、能投三分的蓝领。但篮网现在侧翼里,怀特黑德、蒂米这些人定位都是能持球的潜力新星,身高多在6尺6到6尺9之间,打大前锋有点勉强。而曾凡博的身高优势,刚好能补上延伸4号位3D的空缺——既能顶防内线,又能在底角投三分,给持球手拉开空间。这或许是他的突破口。
还有个场外因素——篮网老板是蔡崇信,和中国市场关系密切。今年篮网在澳门办了热身赛,曾凡博大概率会在这场比赛里多刷存在感。别人的热身赛时间得自己抢,他至少有一场能打满,这是机会。
但挑战也不小。首先是年龄。NBA球队练兵更倾向于20岁以下的潜力股,曾凡博22岁已经算大龄新秀,持球开发潜力又有限,教练组可能更愿意给年轻人机会。其次是对抗。他4月底打山西时腰椎受伤,虽不用手术但养了2-3个月,现在刚恢复训练。NBA的对抗强度比CBA高不止一个级别,这两个月他得赶紧把身体状态调到位,不然到了训练营可能连球都摸不着。
再看历史案例。去年日本球员河村勇辉也是拿训练营合同进灰熊,后来转双向合同,今年还去了公牛。这说明这种合同不是死胡同,但得靠硬实力。曾凡博要是能在训练营里把3D属性干满——防守端顶人、协防、抢篮板,进攻端底角三分稳如老狗,说不定能打动教练组。
说白了,曾凡博这次的机会不在天赋有多炸,而在功能有多硬。篮网需要配角,需要能帮核心球员擦地板的人。他要是能把3D的活干得比其他人更到位,再抓住澳门热身赛的机会证明自己,未必没可能留在大名单。
最后想说,中国球员冲NBA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。余嘉豪去了西班牙,杨瀚森试训开拓者,林葳也要去海外联赛。曾凡博这次的尝试,不管结果如何,都是给后来者探路。22岁不算大,NBA的门没关死,拼就完事了。